ECMO,又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,俗称“人工膜肺”,能为可逆性心肺功能衰竭且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人,争取到极为宝贵的治疗时间,技术难度大,团队协作能力要求高。而ECMO带机转运则难度更大,是重症患者转运技术的最高形式。
8月28日
经过往返400公里驰援
河南省儿童医院成功将
出生仅1天的安阳危重新生儿
通过ECMO带机转运至院
几天前
医院以同样方式
转运了3月龄心力衰竭婴幼儿
短短两周转运6例患儿
脚步遍及河南信阳、安阳、驻马店
以及河北等周边省份
120团队和ECMO团队的紧密配合
北京专家倾力参与
他们急速奔跑在
抢救区域危重症患儿最前方
ECMO团队高速驰援 北京专家坐高铁打“前战”
8月28日,在安阳当地医院,一名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,患有呼吸衰竭、胎粪综合征PPHN,达到ECMO治疗指标,急需转运。 患儿年龄小,体重低,病情重,长途转运困难重重,途中,不容有丝毫疏忽。 河南省儿童医院执行副院长、急重症医学科主任成怡冰统筹协调,外科监护室主任王洁迅速安排准备工作,急诊科副主任梁士鹏紧急调度。团队专家迅速集结,带着仪器设备,走高速出发! 与此同时,北京儿童医院专家、PICU特聘主任李峥坐上前往安阳的高铁,提前到达当地医院。他用重症超声对患儿心肺颅脑功能做全面评估,评估患儿的血管儿条件,为后续ECMO治疗做好准备。 随后,ECMO转运团队到达,立即着手为患儿建立VA-ECMO(动静脉体外膜肺)支持治疗,快速建立动静脉检测及置管,患儿被顺利转运至儿童医院治疗。 两周6例ECMO转运 这支队伍特别能“战斗”
回顾两周来,6次紧急生命救援,有时在深夜,有时在清晨,有时在饭点儿……无论何时,医院ECMO团队都展现出高效、专业的过硬素养,第一时间抵达当地医院,为危重症患儿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。 这背后是急诊120团队、ECMO团队及外科监护室人员无私付出,他们时刻做好救治危重症患儿的准备。 时间:8月15日夜 地点:豫南地区 一名4岁的患儿,因为急性呼吸衰竭、心跳停搏复苏后血压不能维持,危在旦夕,ECMO团队迅速反应,争分夺秒,深夜出动,往返跨越600公里,将患儿安全转运回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治疗。 时间:8月19日 医师节 地点:豫南地区 当天是第五个医师节,医生们的节日蛋糕还未吃完,就接到求助电话:一名患儿疑似暴发性心肌炎! 此病发病急,致死率高,医生们放下蛋糕,ECMO团队迅速集结,通过远程评估后,整装出发,前往信阳接诊。患儿被安全护航至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,目前孩子各项生命体征平稳。 时间:8月21日 地点:河北邯郸 当地一名3岁患儿病情危重,心跳停搏复苏成功、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需救治! 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李峥、于霞参与,京豫专家开展远程MDT后,在成怡冰执行副院长的指示下,启动ECMO救援。 由于跨省联动,且路途遥远,团队人员为追求最快时间到达,兵分两路,采用高速加高铁的形式,分秒必争为患儿争取生机,顺利完成长途转运。 时间:8月23日 凌晨 地点:豫南地区 8月23日,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名8岁男孩,突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,病情危重,循环难以维持,ECMO团队再出征,顺利置管,于凌晨安全返回。 正如患儿妈妈说:“看到你们到来那一刹那,我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!” 时间:8月24日深夜 地点:豫南地区 一名3月龄患儿出现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,心肺复苏后循环难以维持,ECMO团队又一次踏上征程,克服艰难险阻,于深夜顺利返程,患儿目前ECMO顺利运转中。
这份守护背后,常常是为坚守岗位而不眠不休,为争分夺秒而不得不忍饥挨饿,他们是“永远以孩子为先”服务理念的切实履行者! 这些,也只是ECMO团队及外科监护室团队无数个日夜里短短的缩影。
医院ECMO团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,在心胸外科、120及多学科联合下为区域危重患儿保驾护航。目前已成功开展114例,其中最小年龄出生不到1天,最低体重1.9kg。疾病救治范围包含暴发性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先天性心脏畸形、ARDS、急性药物中毒、新生儿PPHN、新生儿膈疝、遗传代谢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造成的严重呼吸循环衰竭。 ECMO团队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,在兄弟科室的鼎力帮助下,不断精进技术,强化团队素能,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,以过硬技术服务区域危重症患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