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瓷娃娃、木偶人、蝴蝶宝宝、月亮孩子、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......”看似可爱的称呼背后却暗藏着一个家庭无尽的伤痛,它们分别对应着成骨不全症、多发性硬化症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、白化病、苯丙酮尿症,这些疾病都属于罕见病。
罕见病为什么不罕见
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,多为慢性、严重性疾病,常常危及生命。
根据《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》,符合“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/10000,患病率低于1/10000,患病人数低于14万”任一条件的疾病被认定为罕见病。
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.065%到0.1%之间的疾病。目前全球罕见病患者总数超过3亿,其中中国就有超过2000万患者。
罕见病用药:从“孤儿药”到“希望之光”
罕见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,主要原因是其复杂性高、研发成本大,导致治疗药物稀缺,罕见病的治疗药物也因此被称为“孤儿药”。
然而,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,罕见病用药和治疗迎来了新的曙光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罕见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90种罕见病治疗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,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创新药/创新疗法开发
1.小分子药物:小分子药物在罕见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例如,依伐卡托(Lvacaftor)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,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。
2.抗体药物:抗体药物在罕见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例如,依库珠单抗(Eculizumab)被批准用于多种罕见病治疗;全球首款纳米抗体药物卡普拉珠单抗(Caplacizumab)在治疗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也表现出色。
3.基因治疗: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罕见病治疗的重要突破方向。例如,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疗法Casgevy已获批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。此外,基因替代疗法在脊髓性肌萎缩症(SMA)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4.干细胞治疗:干细胞治疗是罕见病治疗的新兴领域。干细胞治疗原发性罕见病疗效显著,给免疫缺陷综合征、IgE综合征、黏多糖贮积症、戈谢病等罕见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罕见病离我们有多远?
每个人身上都有5-10个缺陷基因,一旦父母双方拥有相同的缺陷基因,就有可能生下有罕见病的宝宝,虽然这种概率只有万分之一,甚至更低,但对遇到的家庭来说,就是百分之百。
罕见病离你我并不遥远,只要有生命的传承,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。因此做好预防很重要:①避免近亲结婚;②鼓励适龄生育;③做好产前筛查与诊断;④做好新生儿筛查,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罕见病虽然“罕见”
但每一个患者都不应被忽视
关注罕见病,从了解开始
让“罕见”不再孤单
让“不罕见”的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
参考文献
[1]Baynam G, Hartman AL, Letinturier MCV, et al. Global health for rare diseases through primary care. Lancet Glob Health. 2024,12(7):1192-1199.
[2]Chen J. New Chinese databases are a boost for rare-disease science. Nature. 2024 ,626(8000):716.
[3]国际罕见病日.复旦上医人让罕见,被看见.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, 2024.
[4]刘清扬,刘鑫,王少红,等. 基于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的罕见病药物可及性研究[J].协和医学杂志,2023,14(6):1208-1216.
[5]刘清扬,刘鑫,左玮,等.基于《第二批罕见病目录》的罕见病药物目录和药物可及性研究[J].罕见病研究,2024,3(02):195-201.
[6]桂俊峰,李京蔚,宋萃.罕见病诊疗现状及发展展望[J].临床医学进展,2024,14(4):681-688.
[7]左玮,张波,张抒扬.罕见病用药保障现状与挑战[J].罕见病研究,2024,3(02):155-163.
来源:药学部